民間流傳在塑造神像的時候,有一句話說「一紙二土三木材」,意思就是依照神像上身的容易度所做的區分。
【鎮安宮紙糊神像 巷弄裡的百年故事】
木雕的神像是大家對於廟裡神明的既定印象,但是是卻有一間廟裡祭拜的神像,全部是用紙糊的!那就是位於北港南陽國小附近的的鎮安宮,這間位於巷弄內的百年古廟鎮安宮,供奉的主神為楊府七王爺、丁府八千歲、馬府千歲,俗稱七王爺館。
↓位居北港鎮市區巷弄內的鎮安宮
↓市區鬧中取靜,樸素卻充滿人情味的外觀
七王爺館建立於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在清代這附近曾經是收租納糧辦公的「笨港公館」舊址,廟內供奉的紙糊神像,都是出自於北港紙糊師傅-許永護之手。鎮安宮主委蔡清河表示:「民間流傳有一紙二土三木材的習俗,意思就是依照神像上身的容易度所做的區分,一般紙糊王爺大概使用三十年左右,會選定一個時間集體舉辦祭祀焚燒。」
↓全身上下除了頭冠跟外衣,其餘全是用紙糊成的
↓雖然是用紙糊成的神像,但觀察細節處可發現製作上一點都不馬虎
仔細的觀察七王爺的神像,可以發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左腳踩著金獅,右腳踩著小鬼,糊紙師傅許永護說:「這叫作天地腳,踩金獅代表可以上天庭,踩小鬼代表可以下地府,意思就是可以通天地,神威顯赫。」
↓為了給我們清楚拍攝,廟方人員把王爺的衣服剝了>///<
↓左腳踩金獅,右腳踩小鬼,代表神威可通天地
許師傅還說,在糊七王爺的時候,有一項規則一定要遵守,就是必須先完成王爺的神像,才能繼續製作他腳底下的小鬼,不然萬一小鬼先完成,卻沒有王爺予以壓制,恐怕小鬼會作亂。
↓所謂「閻王易見,小鬼難纏」就是這樣啦
最早以前鎮安宮的前身,當地人都稱呼為「七仔爺館」;由於在日治時代受到皇民化運動的影響,歷史文物都遺失殆盡,加上原廟體建築在地震的破壞下已無法考究,導致廟中供奉的主神七王爺的來歷,眾說紛紜無法定論。
目前較為大家接受的說法有兩種:
一說是七王爺乃北宋抗金名將楊七郎,為楊令公與佘太君第七兒子,據傳是大鵬鳥來轉世,所以目前的聖像,大都以花臉為主,是早期居民自中國迎至笨港奉祀,神像以竹為骨幹,身軀以紙為材料並彩繪,面部有鳳凰形狀,黑白色彩造型。
↓廟門口左邊樑上,懸掛著楊氏宗親會送的匾額
另外根據當地的民俗專家「黃水水」的考究,其指出七王爺的出身,很有可能是十七世紀東亞知名海盜「顏思齊」手下的一名大將,傳說當年七王爺追隨顏思齊,見日本德川幕府腐敗,於是與鄭芝龍等人密謀推翻德川幕府政權,不料事機敗露,被日本軍隊追擊逃至台灣笨港(即今北港),七王爺於是率軍在笨港屯居開墾,也因為七王爺十分親民愛民,在其死後當地居民立碑奉祀,視為守護神。
↓鎮安宮廟史簡介
至於後來為何會有具體的神像,而且還是紙糊的?
據民俗專家黃水水的考究,「很有可能是一場誤會」。
傳說有一年北港遭逢瘟疫肆虐,就在當地居民惶惶無助的時候,有人在河港邊看見一尊紙糊的神像漂到岸邊,居民視為神明顯靈而將他供奉起來;說也奇怪,肆虐當地的瘟疫竟戛然而止,當地居民就流傳是七王爺顯靈,從此以後七王爺就有了具體的神像,一百多年來也按照當時王爺顯靈的原型,以紙張來塑造七王爺神像。
早期的台灣,常常有瘟疫發生,由於醫學資源的不發達,百姓轉而投射於神鬼之說,於是年年都有送瘟神放水流的儀式,而在當時物質缺乏的年代,要火化放水流的神像,皆是以紙糊的最為經濟簡便,黃水水老師說「一百多年來七王爺神像的臉譜,都是大花臉,這跟台灣各地的瘟神王爺一模一樣,所以很有可能當年居民撿到的紙糊神像,是別的地方送瘟神放水流漂過來的。」
如果第二種說法為真,那為何後來會演變成楊府七千歲,北宋楊家將中的楊七郎?
根據鎮安宮主委蔡清河表示:「他從小聽當地的耆老都稱呼鎮安宮為”七仔爺館”,至於楊家將中楊七郎的說法,據他了解可能是後來電視劇楊家將非常受歡迎,於是開始有七王爺就是楊七郎的說法。」
↓這一排大大小小的七王爺神尊,都是紙糊的
↓大廳被燻的黑漆漆的,可見香火很鼎盛
雖然對七王爺的身世,各界的說法不同,但是在信徒心目中,七王爺是一百多年來當地的守護神,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廟不在大,有神則靈。」大家可別小看位居於巷弄的鎮安宮,七王爺的神蹟在當地可是非常顯赫的,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
以下是番外篇
↓感謝許永護師傅提供半成品給劇組拍戲使用
為什麼我越看越像烤雞 ( ̄﹁ ̄)
相關新聞,由SET發表 瀏覽:9,906 人次 |
在台南青鯤鮴朝天宮有一尊非常莊嚴的代巡七王.據說是百年歷史.頭上有通天腳上有金獅小鬼.大花臉.紅鬍鬚…..是從船上請來的.在我們台南的傳說七王爺是三十六進士第七個因此稱為金甲七代巡…..想找答案親自來台南尋找吧!
好像 站起來ㄉ丫肉喔 七王爺 ㄎㄎ 抱歉ㄌ
感恩七千歲只是本人疑問聖。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