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服務 技術發展 新聞專欄 使用者體驗 產業大事 關於我們


拜串流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熟,4G行動網路的助力下,行動網路不僅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且能順暢地播放HD高畫質的影音內容。影音平台紛紛加入了直播這功能,甚至以直播為核心服務的平台更不勝枚舉。直播不是什麼新的名詞,早在我們在觀看四年一次奧運,台灣總是與主辦國的時間日夜顛倒,我們就得半夜亢奮的為中華隊加油看那漫漫長夜的直播棒球賽,當時的影像是透過衛星訊號傳至台灣,再藉由其他的傳播技術播放到各位的裝置上。而現在只要頻寬夠就能以網路傳播出去。筆者想說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直播為何近幾年又開始竄紅,直播的價值與一般數位內容有何差別,直播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大家瘋狂的追逐呢?

一. 你我平行時空

當我們在觀看即時的球賽時,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因此目不轉睛的盯著球賽,一樣的道理放在不是球賽的直播內容上,即時的直播讓觀眾感覺他與影片中的人物也好事件也好,雖然人不在但心與你同在,這每分每秒讓觀眾有一起度過的心理滿足。最近的例子,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借助直播的力量,全程轉播首次議會施政報告與質詢實況,這過程就像你與柯市長一起參與整場無時間差會議,而最後整場觀看人次高達10萬,相當驚人。

柯P
圖片來源:YouTube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524 views

近來,當我們在觀看動漫或戲劇的同時,不少影音平台在播放器加入「彈幕」的功能,主要是允許觀看影片發表的評論或感想即時的出現影片畫面上,是一種新型的影片互動模式有別以往的留言版,而這功能目前廣泛的應用在亞洲的視頻網站不過評價兩極,有些人認為是破壞或遮蔽畫面,影響觀看品質,但也有人認為是非常有趣的留言機制且是即時針對當下畫面作評論,是另一種的留言方式,也不會影響觀看影片的爽度。對筆者而言,「彈幕」的功能,會因為內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正負向效果發生。因此,筆者以畫面呈現、影片內容與社群互動三個觀點來解析「彈幕」這件事。

一、畫面呈現

目前為止,「彈幕」的情形主要是發生在中國視頻網站居多,在歐美國家,由於國情的不同,不論是電影、戲劇或節目相對於亞洲國家都很少有字幕輔助來觀眾觀看,這也反映出畫面的乾淨,對於「彈幕」更複雜的呈現在畫面上,他們對於這件事沒有感到任何興趣嘗試應用在影片上,一樣的維持不破壞畫面為最高為則。但有趣的是,前陣子串流影音直播Periscope或Meerkat等軟體,因手機螢幕尺寸的限制,對於其本身社群互動留言的機制,不得不以類似「彈幕」的方式處理,巧妙的是,他們以淡出淡入或最小區域範圍呈現留言的視窗,而直播的特性讓留言變為另一種的特色呈現在畫面中。

彈幕1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279 views
2015.05.19認識大數據

大數據的應用與發展,這幾年隨著雲端與科技進步被廣泛討論與再製,許多行業也紛紛開始與大數據運用接軌。如何從海量的數字中撈取,值得被參考與再製的材料,即須回歸到基礎資料量的蒐集與統計,一般來說可從企業內部系統,簡單蒐集到初步的歷史紀錄,包含點擊數、瀏覽量、訂單交易明細等,這些散落在各地的資料,平常缺乏系統性分析及整理成趨勢圖,是十分可惜的。

CH18

常見的分析方式,須從企業內部到外部、結構到非結構,這個脈絡整理是非常廣泛及冗長的,舉凡歷史資料蒐集、外部資料購買、客戶回饋的資料、網頁點擊、社群媒體等,都是需重新被檢視的,這些不同管道資料持續的誕生,如何透過系統自動將資料有組織的蒐集及重組,即是每一位管理者渴望的第一手資料,也就是大數據所帶來的衍生附加價值。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133 views

3R是什麼

有經營過臉書粉絲團的品牌小編,一定知道什麼是觸及率,尤其是在廣告投放時,有一個欄位會告訴您,這個投放金額可以觸及到多少人。這項臉書引以為傲的計算方式,包含了三項指標,分別為觸及(Reach)、共鳴(resonance)和反饋(reaction),這三個指標各代表不同的含義,包含覆蓋率、轉換率、及互動率,合稱3R。

CH17

其實這三項指標,對於每個品牌都是有效的參考數據,但不同背景或位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粉絲團,所需的參考值更是不同,就初期的小品牌且網路知名度(聲量)不足時,其實覆蓋率及族群選擇則建議先縮小,且建議長時間的投放廣告,因為短時間的投放未必能換取期待數量的活躍粉絲。但就大品牌的粉絲團來說,所要投標競爭的可能就是那特定年齡層TA的出價,這時就不需要做長時間的購買,反而需要單次的購買,搭配其他網路活動或多媒體曝光的操作,故觸及率的多寡不是重點,想要有效就必須要回歸品牌的現況及背後的目的,才能有效不浪費一分錢精準投放。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080 views

Netflix與Amazon都是十分成功的視頻網業者,相信大家對他們都有許多問題。日前Netflix原創內容副總裁Cindy Holland(下稱H)與Amazon Studio副總裁Roy Price(下稱P)接受Wired的專訪,筆者節錄出5個重要的問題,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Q1:網路電視在這幾年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您如何看待過去五年間電視產業的轉變呢?

H:事實上,自製內容從傳統電視開始,包括80年代的Hill Street Blues被視為高品質節目的分水嶺,1999年由HBO推出的The Sopranos代表獨特的內容。Netflix正走在改革的道路上,我認為我們只是描繪出原創內容能夠做到什麼程度,House of Cards 與 Orange Is the New Black在某種程度上非常創新,但在長度與故事該如何安排卻非常傳統。現在,製作團隊試圖要求我們能夠容許在敘事手法與章節安排上做出改變,我們非常鼓勵他們大膽追夢。

P:許多年之前,我們需要解釋提供的是何種服務。這是網路短片嗎?是Youtube的形式嗎?我想都包含了一些。人們現在看到更多從非傳統平台的優質內容,現在,我們可以說那是從Amazon出品的,不需要多作解釋。

Q2:什麼因素讓網路電視模式優於傳統電視模式呢?

H:我們只需要考量目標觀眾符不符合經濟效益,以及可以對此項專案同時承擔大型與小型的風險考量。與我們合作至今的創作者非常希望改變敘事風格,我們也允許他們很大程度的創作空間,希望更多人加入我們,一起形塑未來。

P:一個優勢是我們不需要同時取閱很多種群眾,我們沒有廣告商、沒有像星期三晚上九點半要安排什麼節目的問題。當你進入現在的電視環境時,製作一個節目需要考量12種不同的因素。我們只需要也只要想一件事情:這個節目夠不夠與眾不同?

Q3:這個領域變得越來越競爭了,科技公司與傳統媒體業者相互爭奪好的新故事,你們能提供創作者什麼與眾不同的服務呢?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051 views

身為大陸前幾大視頻之一的愛奇藝於4/24正式登台,一個從純視頻出發的平台,如何讓百度及小米紛紛入股,可見外界對於愛奇藝視頻網未來發展仍深具信心。當我們從愛奇藝的發展脈絡來重新檢視,發現成功並不是偶然,從外購戲劇到自製戲劇演變來看,視頻目前仍然還是內容為王,有獨家內容者即確保了在市場上有極大的優勢。

CH22

內容以外的戰場

愛奇藝視頻從2010年到2015年發展過程中,為了讓用戶體驗提升,除了從購置節目的策略進階到節目自製為主,畫質方面也提升至1080P,讓用戶能夠享受高畫質的視頻節目。但除了這些觀眾看的到的改變外,真正技術的提升階段其實是在搜索引擎『百度』的加入,正式開啟了另一個愛奇藝內部質變,包含了一搜百度、眾裡尋TA等功能的組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大數據運算系統,來支撐廣告戶更精準的投放,告別了傳統的盲目投放,使廣告戶可以更清楚知道消費者輪廓,針對不同廣告戶品牌特質,給予適當的年齡層目標戶進行行銷。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625 views

線上串流早已成為影視產業新戰場,知名的營運商包括:Yahoo、HBO now、AMAZON prime、Netflix、愛奇藝(百度)、優酷土豆(阿里巴巴)、芒果TV(湖南衛視)等,歸納後可區分為網路巨擘及電視頻道商,而其優劣勢各有不同,簡述如下:

一、網路巨擘的優勢:

(一)、硬體設備:具有先進的網路設備,不需重新建構。

(二)、龐大資金:願意且能夠投入大量資本拍攝原創劇,據傳Netflix為了原創劇「紙牌屋」投資超過1億美金,「馬可波羅」亦花費六千萬美金。

(三)、廣大會員數:原本平均單日流量很高,容易吸引到訪者使用。

(四)、附加功能:如Yahoo影音只是服務的一部分,用戶可隨時利用新聞、體育等服務。

二、網路巨擘的劣勢:影視音整合困難

此劣勢發生於歐美地區。由於網路業者和影音產業的連結度不高,加上會有利益衝突的顧慮,即便投資電影事業,仍有可能遭到戲院抵制。例如:Netflix投資拍攝「臥虎藏龍2」,希望達成戲院與網路平台同步播映的創舉,但戲院業者認為會影響觀眾進戲院的意願,因此不播映該片。

反觀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亞洲地區業者,除了成立電影事業部外,更不斷將巨額資本投入到傳統影視公司當中。2014年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斥巨資入股華誼兄弟,其中騰訊出資12.8億元、阿里創投出資15.33億元,再加上本身的音樂服務,能夠快速整合影視音平台,達成產業鏈整合。

三、電視頻道商的優勢:

(一)、 長期累積之下的豐富版權庫

雖然Netflix、Yahoo紛紛推出叫好又叫座的原創劇,但HBO近期也推出「權力的遊戲」、「無間警探」等大製作戲劇一別苗頭,加上HBO已累積很多原創影集、電影、紀錄片,握有許多經典影視內容的版權,此為其最重要的資產。

(二)、整合娛樂產業的能力

HBO知名影集「大明星小跟班」將於今年推出電影版本,並交由母公司時代華納的子公司華納電影發行,更請來與華納電影友好的明星及華納唱片旗下歌手客串,下檔後於HBO獨家播映,無論Yahoo或Netflix都無法複製此種操作方式。然而,亞洲地區的電視頻道商仍專注於電視產業,

四、電視頻道商的劣勢:資金

即便是擁有富爸爸的HBO,在紙牌屋版權爭奪戰中,還是輸給出價最高Netflix,更遑論亞洲地區的電視頻道商多為獨自經營,更要與大陸俗稱BAT集團(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網路公司競爭,在資金部分的差距更大。

五、小結

最後,我們將範圍鎖定為同區域內科技公司與電視頻道商的比較,由下表可知,歐美地區兩類型公司各有勝負,目前HBO與Netflix等的競爭尚未明朗。但在亞洲地區電視頻道商除了版權庫外沒有任何優勢,加上資金規模差異過大,競爭情況更為險峻。

地區 歐美 亞洲
類型 科技公司 電視頻道商 科技公司 電視頻道商
硬體
附加功能
版權庫
整合能力
資金

撰文 三立新媒體服務研發中心研究員 余忠威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023 views

根據Nielson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人在觀看電視的同時會做的事情,玩手機佔26.2%、看報紙佔7.8%、玩平板佔7.5%、看雜誌佔4.2%、聽廣播佔2.1%、上網佔18.2%,而且看電視同時上網的比例較2010年增加近一倍。然而,雖然看電視同時上網的比例很高,但台灣觀眾節目看到廣告時就轉台的比例也達八成,僅次於斯洛伐克與烏克蘭,和印尼及愛沙尼亞並列全球第三高。對此趨勢,許多業者指出多螢互動的重要性,希望透過螢幕之間的串連挽留住觀眾的心。不可否認,多螢互動確實越來越重要,但同時也衍生出一個問題: 多螢互動真的值得如此大書特書一番嗎?大家都探討如何讓用戶的第二螢幕不要脫離電視內容太遠,似乎忘了用戶為什麼會使用第二螢幕的核心問題。

筆者自己邊看電視邊滑手機有兩種主要原因,最主要是在廣告時段,無論收看何種節目,只要遇到廣告,筆者不是轉台就是滑手機。其次,是這段電視內容不吸引我,但還是喜歡這個節目,因此先做別的事,用聽電視的方式等待有趣的內容議題再回頭來看。因此,當節目內容好看又無廣告時,筆者會非常認真的看完。仔細回想,筆者觀賞Games of Thrones時幾乎完全沒做過其他事情,深怕錯過一小段對往後的劇情不了解,另一個成功案例是HBO,HBO是完全沒有廣告的,卻也很少有聽到觀眾抱怨內容無聊想要轉台。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1,252 views

國外影視產業吹起重製風潮,無論電影或電視,紛紛推出重製版或續集。電影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2012才重啟的「The Amazing Spider Man」系列即將再度重啟,甚至遭到網友嘲諷「班叔到底要死幾次」?電視方面,筆者相當喜愛的「24」相隔4年後,於2014年推出迷你版「24: Live Another Day」,此外,2008年推出電影版的The X-Files,也於2015年推出迷你影集,上述重製或續集,除了好萊屋劇本匱乏之外,更重要的是商業考量。

9
資料來源:擷取自FOX網站

線上串流的戰爭方法,其實大同小異,以音樂產業而言,各家音樂串流業者紛紛與各大唱片公司簽署合約,希望囊括最多的歌曲數,藉以拉抬用戶數。更有甚者,與大型唱片公司簽署獨家合約,其合作模式可分為2種,1是只有該平台獨家播出,2是由該平台再轉包給其他營運商。
影視產業串流的戰火由Netflix點燃,HBO、Hulu、Yahoo接著加入戰局,今年Apple、Sony、Dish等業者緊跟其後,開始進入大混戰的時代,各家都希望自己擁有最完整的片庫,吸引最大的用戶數。

擁有許多經典版權的內容業者,自然不能放過各家競標的好機會,但是經典要如何再度炒熱呢?最簡單的方式為推出續集,The X-Files雖然很久沒有新消息,不過網路上希望推出續作的聲音不曾間斷,再者,The X-Files不只在美國地區走紅,更是全球知名的影集,當時引領一段科幻風潮,選擇The X-Files推出迷你續作,可以創造極大話題性,連帶拉抬舊影集的版權,或者有製造長集數續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擁有線上串流平台的內容業者,能增加該平台的可見度,而競爭對手為了討好消費者,只好購買該業者的內容,若提升版權金額,能造成競爭對手金錢上的壓力,但必須建構在「版權還值錢」的前提上。

總體而言,重製的風潮不只是好萊塢的劇本荒,更有可能的是,各家業者想要拉抬版權庫的力量。不過,這種現象當線上串流商推出越來越多原創內容後可能慢慢式微,Netflix正逐年增加自製內容的類型,相信等累積到一定程度,Netflix有可能從購買者的角色轉變為銷售者的角色。

撰文 三立新媒體服務研發中心研究員 余忠威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981 views

三立新媒體服務研發中心,研究什麼?

一、三立新媒體服務研發中心緣起
電視媒體在這幾年面臨幾個嚴峻的挑戰,第一是年輕的電視觀眾族群流失,第二是無法掌握精準的觀眾需求,第三則是行動通訊的普及使得影音串流服務崛起。在這種客觀環境下,電視媒體在行銷成本和製作成本上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各種成本的不斷攀高,造成頻道經營與內容製作的壓力都不斷升高。

尤其網路媒體的崛起使得電視媒體在新聞內容的即時性以及商業模式的突破上都備感壓力,新媒體的轉型已迫在眉睫!
在這樣的契機下,三立電視於是在2015年啟動新媒體服務研發計畫,由三立電視行動媒體部副總經理 林慧珍擔任計畫主持人,以改造傳統電視媒體的體質、創造新商業模式為目標,以創造電視媒體產業的全新面貌。

繼續閱讀 »


 我要回應     相關新聞,由發表  瀏覽:2,069 views